01
我一个粉丝说,这是她的真实感受。
她说,这个社会太特么虚伪了,一谈钱就被说成是俗,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又都以钱为基础,没有钱,寸步难行。
然而当你的理想和现实发生严重碰撞的时候,它又会站在一旁默默看你的笑话。
那种感觉真的好疼。
当她身边的家长都在讨论给孩子报剑桥英语还是报瑞思英语时,她的心像在滴血。
当别人都在讨论该给孩子买阿迪还是耐克的时候,她就是连给孩子买一双阿迪王都觉得是奢侈。
当别的孩子们都在讨论假期去哪游玩时,她的孩子特懂事,和她说,“妈我哪里不去,我安心在家里看书、学习、做家务。”
那种感觉真的觉得自己活像个罪人。
都说大人的眼界、格局决定孩子的一生,但是没有物质支持,何来的眼界和格局?
如果没有孩子,她可能更向往那种,一些泥土,几把茅草,一块瓜田,数株茶树,吃野菜听鸡鸣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。
但她是有孩子的人,她不能活得那么自私。
她说,他大学读的是一所野鸡大学,上的是酒店管理的专科。
她们专业蛮好找工作的,一毕业就进了酒店当起了服务员。
一开始她和所有的同学一样,混了几年日子。
起初觉得没什么,就这样简单地生活,挺好。
她甚至觉得自己超洒脱,不会被身外之物所牵绊。
但后来,生活压力越来越大(主要是孩子),她觉得有些不对了,她不能再这样混日子了。
想了很久,她终将准备发力。
他想专升本,终极目标还想考个研究生什么的,在职的也行。
他认为自己的想法超励志。
但她的那些学渣同事都说她装逼,安安分分地当好个服务员不是挺好吗?你努力的样子,让我们很恶心。
接下来,发力逆袭的日子的确很辛苦。
本来上班、带孩子、做家务已经忙的她快把裤子穿到头上了。
现在,她还要深夜啃书本,23点以后才是她的学习时间,一晚上的睡眠时间最多不超过5个小时。
那段日子,她的身体承载几乎到了极限,但唯有眼神,比以前更有精气神了。
她的那些服务员同事都说她,别费劲了,明明是服务员的命,为啥总不服呢?
你以为你拿下个本科,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吗?
那段时间,说她坏话,成了班上的一大流行。
她拼命地学习,网上报了无数个补习班。
几年后,她真的考上了研究生,还是某985的一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,现在一家外企做职员。
她说,现在的经济条件依旧不富裕,但比做服务员还是强了不少。
至少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,开阔一下孩子的视野,也让孩子体会一下那种传说中大格局,给孩子买好书,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无限地知识乐趣。
给孩子报班也不那么心疼钱了。
她之所以这么拼,就是想对她的孩子一掷千金,成就孩子。
这有错吗?
如此,孩子的视野比以前宽了,格局也比以前大了。
是的,她很俗,她就是要给孩子赚很多的钱。
02
之前的一个同事小艾,家里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父母一直靠种田艰难地供他上学。
他到高中,才走出自己的小镇,到了县城。
那个时候的县城,在他眼里俨然是座大城市,来往的人群和车辆看得他眼花缭乱。
果然,他不负众望,通过高考迈入到了更大城市——他们的省会。
他对那里的一切都更加新鲜,他也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希望。
他甚至意淫过4年以后,自己西服革履的,像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小格子里对着电脑工作。
想着想着,他居然傻傻地笑出声儿了。
和一部分大学生不一样的是,上大学的日子,他没有停止学习,而是比以前更努力了,每天就是四点一线,教室、食堂、图书馆、寝室。
但一年后,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见识不足时,他还是自卑到了骨子里。
大二的时候,他是他们系宣传部部长。
有次跟大一的干事聊天,两个姑娘说她们想去美国进修时尚与奢侈品营销,以后想做这些。
于是,两个学妹就叽叽喳喳地聊起来了,作为部长,他完全搭不上边。
她们说的那些品牌他没听说的,什么Burberry、pugete、Gucci,他根本就没有听过。
他只听过李宁、安踏和六神(花露水)……
他顿时觉得对方气场有2米8,自己的只有不足1米。
十几年过去了,他现在也算是从山里走出来了,和现在身边的人比起来,他并不很出众,但他却是他们那个村走出来唯一的一个知识分子。
他说,因为知道自己以前有多苦,所以他就要拼命努力,让他的孩子踩在他的肩膀上,走更宽广更远的路,看更大的世界。
若井里的青蛙不努力,它的孩子永远只是井水里的蝌蚪。
他说,我们这代人,有很多都是和我一样,大学之前没出过省。
孩子的眼界是大人都过的路。
03
林则徐说过的一段话:“子孙若如我,留钱做什么,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子孙不如我,留钱做什么,愚而多财,益增其过。”
在我看来,这绝对是毒鸡汤一碗。
我们不能说,在金钱上对孩子吝啬一些才是真的爱孩子。
我们也不能说给孩子好的条件,扎实的经济支持就是用一把“金匕首”伤害他。
我们更不能说,给孩子用钱打通一条便捷的路就没有价值。
或许有人说,我不给孩子留钱,我宁愿带着他花钱都不会留给他。或许还有人说,国外很多富翁去世前都把钱捐出去了。
是的,他们或许没有给孩子留下很多钱,但是他们带着孩子看山看水看世界,他们拓展了孩子的眼界,开阔了孩子的视眼,他们用毕生的经历和经验,早已经为孩子留下很多的资源,构筑了更广阔的平台,教会了孩子如何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,而这一切,谁又敢说不是有钱做铺垫?
我就想给孩子赚很多钱,也许最后也没能给孩子足够的支持,起码心中无憾。
假如孩子失败了,我有足够的能力支持他重新站起来,而不受人冷眼。
是,孩子有没有出息,和父母钱多少没关系。
但是父母有没有钱,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有多高。
有一种东西最公平不过,那就是时间。
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做更大更多的事情,才是真正的价值。
—END—
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:语文高考要让15%的人做不完!对女生不利!
《点拨》直播课正式开课!7-9年级五大学科考点重点难点在线讲解!
文章中找不到你要的答案?
更多答疑解惑请戳这里